“月末揽储、贷款指标、个人养老金开户、信用卡开卡……每个月有好多类任务,每项任务完不成就可能被扣绩效。每天要在工作群里汇报当日的任务完成情况,压力特别大。”江苏某银行员工吴梦(化名)说,因考核压力大,自己及周围同事都曾在电商平台上“网购业绩”冲绩效。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业内独家获悉,该现象已得到监管部门及银行内部的关注。有银行内部发文称,根据监管部门要求,正配合开展员工网购业绩排查工作。记者调研了解到,电商平台上不少银行业务代办的商家已悄然关店,但也有商家打着“个人养老金开户推广”的幌子,继续提供完成各类银行任务指标的服务。
网购业绩引关注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业内独家获悉,某城商行内部发文称,根据监管部门要求,该行正配合开展员工“网购业绩”排查工作,包括员工为完成业绩,在电商、社交等平台购买相关代理服务,涉及个人养老金开户、贴息揽存、补贴放贷、数字人民币账户开通等。
记者从另一家银行获悉,该行印发了《关于做好储蓄存款管理工作的通知》,称要强化合规经营意识,严禁社交平台上出现该行“网购业绩”等相关内容。不过,也有银行办公室人士告诉记者,内部暂未看到相关排查工作的要求。
此前,记者调研了解到,部分银行员工为完成业绩,在电商平台、社交平台上购买相关地推服务,任务类型包括个人养老金开户、银行APP下载、注册数字人民币账户、信用卡开卡等。
“银行员工把专属二维码发给我们就可以,我们会在全国的热门商圈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让兼职人员发放玩偶、头绳等礼品,吸引人们来开户或开卡。”某商家告诉记者,他们并非数据作假,银行员工可在后台系统里查询相关数据。
代办服务“隐身”
10月18日,记者调研发现电商平台上的有些代办服务已“隐身”。记者在淘宝上以“银行任务”“银行业绩代办”等搜索发现,不同于以往大量的相关商铺被筛选出来,当前只能搜索到少数称“个人养老金账户推广”的店铺商家。
当记者询问是否能办理存款等其他任务时,有商家表示仅支持个人养老金开户推广,预约开户和正式开户均可做。但也有商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表示可帮助解决各类任务指标。“哪家银行,需存多少,要存几天?”在询问这三个问题后,商家告诉记者若在月末最后两天,存款100万元,需要支付6000元的服务费用。
此外,社交平台上银行员工自掏腰包“贴息揽储”的现象仍不少见。9月底,网友小江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求助“季末揽储,月度要完成500万元的任务,有能帮忙的吗?”不一会,评论区便有不少用户表示“贴吗?”最后,小江以贴息万10(即每一万元额外补贴10元利息)的价格拉来存款,完成了季末存款冲刺任务。
持续加大规范力度
针对“网购业绩”“贴息揽储”等行为,业内人士表示,此举为违规行为。某股份行支行行长告诉记者:“‘网购业绩’大部分银行肯定都不支持,更经不起监管部门的检查。从银行角度来看,‘买’来的客户普遍质量较低,缺乏实际意义。”
根据《储蓄管理条例》规定,储蓄机构不得使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储蓄存款。针对“存款冲时点”问题,监管部门曾发文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规范吸收存款行为,不得以违规返利吸存、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延迟支付吸存、以贷转存吸存、以贷开票吸存、通过理财产品倒存、通过同业业务倒存等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
今年6月,浙江浦江农村商业银行被罚160万元,其中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就包括绩效考核不合理导致部分基层网点存款“冲时点”。然而,在此背景下为何相关行为屡禁不止?
在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翁梓驰看来,背后原因与银行业绩考核体系的不合理有关,主要是由于基层机构和员工背负过重的考核压力,也与部分银行营销手段上的单一和不成熟有关。